分享文章

游欣妮|日本長者爆笑詩集:用「地獄梗」看銀髮生活的辛酸與無奈

提起老年或退休生活,一般認為是枯燥乏味,在日本,就有一個每年都舉辦的「銀髮川柳創作大賽」,為這些日子增添了不少亮點!比賽邀請公公婆婆們以「川柳」短詩分享他們的生活日常,因行文短小精煉,內容詼諧,引起了不少網民的熱議,甚至有人說:「老人家的幽默感,有夠地獄!」

所謂川柳,是日本一種由三行詩句組成的短詩,只要符合音節或字數格式,寫甚麼都可以,因此內容和情感都非常直白,處處流露著現實生活的質感。我曾在網上讀過此比賽的作品,對部分詩作印象非常深刻,因此對《笑中帶淚的老後日常套書:銀髮川柳 1-3》抱有強烈的期待和閱讀熱情,一口氣就讀畢,實在好看,而且非常耐看!我相信無論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或是每隔一段時間重溫,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受。

「老友記」尤其關心或最能引起共鳴的話題大都圍繞著健康,初讀到這些題材時可能不禁失笑,然而笑容未退,便已笑中有淚,種種看似以個人身體狀況的自嘲,細心思考後,其實全是可以令人困擾的、討厭的毛病。例如簡單至起床時間都不由自主,明明知道醒來後其實沒事可做,卻偏偏無法控制自己不早起床。若是退休人士,或不再需要照顧孩子,生活頓失重心與寄託,更難適應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又或是身體機能退化,幾乎是長者必須面對的挑戰,只是這種轉變不容易接受。有些詩句提到醫生診斷後的說法是「退化」,對此比起不滿,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因為退化是無法逆轉、無從抵抗的。

矛盾的是,隨著年歲漸長,時日彷彿總要在人身上留下點痛症或毛病,有了這些毛病「傍身」,才算得上積累了堅實的經歷,處處是「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的明證。想要透過輕量運動來強身健體,紓緩痛症?無奈卻衍生出其他問題,以致出現不是這兒痠,就是那兒疼的無奈。「既然是回診接駁車/就別和我/說歡迎搭乘這種話」,這個「歡迎」,不自覺地刺痛了多少病人的心。

又有好些川柳寫到上了年紀後,大家都無法避免成為藥罐子,聚餐時不敢吃太飽,因為要「留肚」吃藥等……說起來似是戲謔式調侃,但在疾病面前,恐懼也是無可厚非。去做身體檢查原為了安心,卻也帶來憂慮和驚懼;平日埋怨身邊人脾氣不好,但當醫護人員和伴侶忽然變得客氣友善,反而令人惴惴不安。更無奈的幽默是,假如平日個性暴躁的伴侶竟然「一整天都還沒吼人/真令人擔心/老伴還有呼吸嗎」,真箇令人哭笑不得。活了大半輩子,對枕邊人的身心狀況份外警惕,難得的友誼也格外珍惜。就像有些朋友,每天會在通信平台上打招呼,或傳個貼圖,不過是為了讓對方知道彼此仍然健在。我們總笑說雖然大家都未到傳長輩圖的年紀,但此舉其實與傳長輩圖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身體狀況,另一個更常見的困擾是記憶力衰退,經常花很多時間找東西。「好不容易站起來/結果忘記要幹嘛/只好又坐回去」「仔細檢查找零後/把買好的東西/留在收銀檯就離開」,相信許多人都有共鳴,因為只要留心觀察過身邊長者,幾乎都一定見過這樣的畫面。

大量充滿「銀色幽默」的詩句中,也有些作品令人感觸頗深。我常常想,如果有幸變老,能夠優雅地老去正是我的願望,此刻翻閱過來人的肺腑之言:「優雅地變老甚麼的/根本不可能嘛/說甚麼瞎話」,不免百感交集,心中感慨萬千。誰不想優雅地老去呢?不過回到現實,不受控制的情況實在太多。年輕時期盼的、追求的,到總結人生,又有多少能實現?連旅遊期間嚮往過、在意過的風光,如今都變成「比起風景/我更在意/旅遊地點的廁所」,著實既真實又殘酷。

人終須一死,或許長者覺得活了大半生,經歷和覺悟不少,此刻以生老病死為題材,自然也再無忌諱。我也曾想過當有天離世,撒手人寰時,一切從簡便好了。如果有人來送別,則不必拘泥於世俗的儀式,氣氛不必嚴肅,也不必刻意穿著樸素,隨便按自己平日喜歡的打扮方式前來就好,更希望遺照上的臉孔寬容,笑容滿面……所以,讀到「拍遺照時/笑得太開心/結果不能用」時,怎可能不感慨萬千?

書內也有部分川柳出自年輕人的手筆,以不同角度觀察老年人,隱隱透露出年輕一代對長者的擔心。比如,吃個麻糬本是小事,但銀髮族吃麻糬就難免叫人緊張,只因這類黏性較高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隨時有潛在的危險。看護長者和照顧兒童本質甚為相似,「返老還童」這說法實在不無道理。長者們閱歷豐厚,豈不理解?於是便有了教人掩嘴失笑的詩句——「少年恩愛,老年照護/同樣都是/『啊~張開嘴』」

讀完這些讓人五味雜陳的川柳,希望我們在想像自己步入年老的生活面貌之外,也能多留意身邊的長輩。儘管有時在溝通和相處中,會發現部分「老友記」有些莫名其妙的習慣、匪夷所思的偏執,但顯然不是所有長者都是刻意為之,總有一些是他們自己也控制不了的。不是所有老人都會將對晚輩的期待宣之於口,「孫子來電/我和老伴兩張臉/擠在電話聽筒前」,但如果我們能不時加以關心,適時體諒,對他們來說,或許是心靈上的莫大滿足和溫柔安慰。

游欣妮

現職中學教師及圖書館主任。喜歡閱讀與寫作,享受校園生活。著有散文集、新詩集、短篇小說集等十餘種。曾獲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中學生最喜愛作家、中文文學雙年獎等。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17

MBTI人際探險工作坊

6:30pm-8:00pm

18

國學講座:中國古典文學批評(魏晉南北朝)的理論與實踐

2:15pm-3:4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