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譚劍|太空移民不是夢?上火星前必看的困境求生指南《火星任務》

在疫情下,除了醫療科技和網絡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外,還有太空科技。新一輪的太空競賽和以前全由各國政府主導的不一樣,這次的主要玩家是由超級富豪經營的太空運輸公司,計有馬斯克 (Elon Musk) 的 SpaceX 、貝索斯 (Jeff Bezos) 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 和布蘭森 (Richard Branson) 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後兩位在去年更爭先上太空,引起一時討論。

人類登陸火星,在以前不是天方夜談,就是科幻題材,但隨人類科技日新月異,現在最大的疑問變成「誰是登陸火星第一人?」,我們也會追問:人類登陸或移居火星後會發生怎樣的事?

也許可以從科幻小說裡找到點啟示。

羅賓遜 (Kim Stanley Robinson) 的《火星》三部曲 (Mars trilogy) 雖然是三十年前的作品,甚至非常遺憾地連中文版也絕版多年,但仍然是瞭解移居火星的經典。三部曲由《紅火星》、《綠火星》和《藍火星》組成。在《紅火星》裡,第一代人類登陸火星這個陌生環境進行殖民計劃。《綠火星》的人類給火星進行「地球化」( terraforming ) 工程,《藍火星》裡的火星已經擁有海洋。作者以寫實的筆觸去描寫改變火星環境的科技,也討論改變星球環境的道德問題,更刻劃人類移居他鄉後的心理轉變,是一部移居火星的浩瀚史詩。

安迪·威爾 (Andy Weir) 的《火星任務》(The Martian) 是近十年內影響力最深遠的火星小說,不像《火星》三部曲那樣波瀾壯瀾,而是講述 NASA 一次火星探險任務失敗,其中一個太空人 Mark 被遺留下來。故事裡的火星沒有大型基建,Mark 由於太空衣上的通訊設備壞掉,NASA 已認定他死掉。他要活下去,第一件事就是通知 NASA 他仍活著,另一件事就是在救援降臨前的四年內憑自己的意志和智慧好好生存,前者可以很熱血,後者卻需要冷靜的頭腦和科學知識。

Mark 是植物學家兼工程師,在火星上種薯仔,要計算太陽能、環境溫度的變化、自己的卡路里攝取量和飲用水的份量等等,連排泄物份量也要計算因為這是種薯仔的肥料。有次他計算失敗幾乎喪命。

這一切本應很枯燥的科學細節,在 Mark 的樂觀無比和充滿幽默感的第一人稱描述下,變得趣味盎然。

這場有驚無險的太空之旅,很快就被搬上銀幕,但這書的「任務」,並不在拍成電影後完結。NASA 其後利用書中 Mark 在火星上的足跡,設計了一個網上工具,並以此設計下一階段的火星探索計劃。

此外,大學生也以本書發表論文取得學士或碩士學位,甚至發表文章在學術期刊上。雖然本書沒有斬獲星雲或雨果等科幻界的大獎,但在科普上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譚劍

香港科幻奇幻小說作家。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電腦系,作品持續關注科技演化、文化保育和社會變遷,在台灣和中國屢獲獎項。喜歡動物。好奇如鯊魚。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11

「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 — 從遺忘了的城市遺物說起

7:00pm-8:15pm

14

【讀健康】:多喝水並不會令你健康──首席品水師說you are what

2:30pm-4: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