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醫生點講|想「暴風式成長」?揭開身高之謎,捉緊增高的黃金時機

除了體重,相信身高是大家最常關注的身型外觀問題。有研究指出,腦內受體才是操控發育長高機制的「關鍵之匙」,而骨關節末端生長板的「閉合時間」,亦是影響高度的另一決定性因素。這些發現,可能解開了為何有些人運動充足、營養足夠,卻始終無法增高的謎團。

人體的手臂骨、前臂骨、小腿骨及大腿骨的關節末端,均附有生長板 (又名骺板,英文稱為 Growth plate 或 Epiphyseal plate),是一層薄薄的透明軟骨。當生長板受到荷爾蒙例如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及性激素的刺激,就會變長變大,進而促使肢體延長,尤其在青春期,生長板的生長速度會更快,令人長高。

至於身體如何察覺到生理狀態足夠去迎接青春期,當中的確切機制一直未明,直至 2021 年 11 月,在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終於找出了啟動發育長高的關鍵,就是腦部的 MC3R 受體(黑素皮質素受體 3)。這個受體藏於下丘腦的神經元,掌控釋放生長和性成熟的荷爾蒙,以回應接收到的身體營養訊號,青春期亦因而一觸即發。

倘若 MC3R 受體不能正常運作,青春期就會延遲,並嚴重影響發育長高。研究檢視了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 (UK Biobank) 50 萬名志願人士提供的健康數據,發現有數千人因為基因突變而干擾了 MC3R 受體的功能,導致青春期比沒有基因突變的相對遲,而且成年後身型也較矮。

一個人的身高,八成取決於遺傳基因,兩成則靠後天的飲食營養,例如在發育期間若能吸收充足的蛋白質、維他命 A 和 D、鈣質,以及磷質,將有助骨骼生長。至於運動,雖然可以增加骨質密度和硬度,但目前未有足夠數據證實哪種運動或運動量可促進生長板變長。

男生在 10 至 15 歲期間通常高得最快,女生則介乎 8 至 13 歲。無論男女,一般到了約 18 歲,青春期達尾聲,生長板亦會自然閉合並停止長高,這時候,即使服藥或補充劑也無法再增高。反之,若成年後繼續長高,則需要留心,因為可能是荷爾蒙分泌的相關病變。

或許仍有不少人誤以為增高手術是改善成年後身高不足的方法,但其實這類手術主要用於治療兩種情況:一是小時候因細菌感染或意外導致生長板受損而造成長短腳,要用手術拉長患腳;二是侏儒症患者,通過手術稍微拉長雙腳以改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這類增高手術風險高且復康期長,事前必須仔細評估身體狀況,故此不建議一般人單純為了改善外觀而去做。

霍偉明醫生

目前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骨科顧問醫生,於2001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並在2008年取得骨科專科資格。霍醫生於公立醫院擁有15年以上經驗,曾在瑪麗醫院擔任副顧問醫生及在香港大學擔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霍醫生熱愛運動,對運動創傷及治療亦有深入認知,希望可以向公眾提供正確的知識,避免受傷。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25

2025年「與作家會面」︰書寫快樂 - 我的動漫畫之路

2:30pm-4:00pm

30

國學講座:易卦玩味(二)

6:00pm-7: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