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河山行|剪出文化傳承!走進中國歷史名城,見證非遺大師的驚世手藝

從河灣村出來,便去城趙鎮修善村拜訪民間工藝美術師,剪紙藝人王繼紅。司機一時迷了路亂轉,只能打給王繼紅。不一會,一個普通身材的中年男人便騎了自行車來接我們,看上去最多像個鄉村教師,敦厚樸實,似乎找不出甚麼藝術家的氣質來。進了院子,也是普通的農家小院田。

玻璃窗上的紅色剪紙、牆上張貼未完工的紅樓金陵十二釵剪紙,隔絕了屋內和室外兩個世界。王繼紅拿出從民間收集的老紙樣讓我們看,熏黑的麻紙在歲月裡已變得有些脆了。除了老紙樣,王氏的原創作品都是將圖案畫在白紙上,但他骨子裡更喜歡自然熏樣的過程,而且只用剪刀剪,從不用刀子刻,認為剪出來的圖案更加圓潤,線條也古樸。

祁縣剪紙風氣盛行,男、女孩都學。王繼紅 10 歲開始跟著外婆學剪紙,有正式的「民間工藝美術師」職稱。村裡時常舉辦剪紙比賽,按成績分出能手、巧手、高手,後來他組織時又添了一等「藝術家」。他說像他這樣的剪紙藝人村裡還有好幾個,剪紙技藝已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後來,他給我們講了修善村的來歷。

晉中名人輩出

修善村原叫青箱村。有個叫田善友的人住在神壇廟,農忙時幫人做工,只管飯不要工錢,村裡人幾乎家家都請他。奇怪的是,他頭天同時應承了多家,第二天竟然一家也沒誤工。村裡人納悶,便到神壇廟裡看個究竟,只見門口堆著許多送飯的罐,才恍然大悟,這疏苗的田氏不是普通人。此事傳開,唐太宗李世民來訪,但廟門緊閉,裡面無人,他長嘆一聲:「空望佛矣!」其時田善友正躲在房頂上,悄悄朝皇帝跪拜,唸了句「謝主隆恩」,就雲遊到綿山去了,村落因此更名修善村。

修善村還是王允(137 年至 192 年)的故鄉。東漢獻帝時,王允拜為司徒,並暗結呂布清除董卓,但後來主持朝政時頗為獨斷,未及時分化瓦解或安撫董卓舊部,結果遇害,終年 56 歲。現在村裡還有王允墓地。據說原王允祠堂的格扇、神座、壁飾出現用金箔、布帛、陶片、木片鏤雕的「類剪紙」圖案,是剪紙的前身。唐開德三年,民間巧手王仲翔總結各種雕刻的鏤空技藝,發展出剪紙技藝,遂流傳出去。清末,修善村王允墓西北還有仲翔廟,剪紙藝人每逢臘月初五即去頂禮祭拜,可惜毀於汾河改道。廟內的一塊唐碑留了下來,王繼紅小時候拓過碑文,現已不知去向。

一個小小的村莊,歷史上出現過兩個大人物並不奇怪。祁縣的名人還有很多,王姓的就有王績、王珪、王勃、王維、王方翼、王忠嗣、王燾、王溥等;溫姓也有好幾個,如溫序、溫嶠、溫大雅、溫彥博、溫庭筠等。他們不是高官,就是著名文人。祁縣被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當之無愧。

《中國旅遊》

一卷輕書,與你同遊大江南北、踏遍塞外關內。《中國旅遊》雜誌創刊於1980年7月,多年來發掘及報道許多鮮為人知的風景名勝及民情風俗,亦同時見證了中國的旅遊發展歷程。未來將繼續帶領讀者坐看神州風雲變幻,盡覽中國大好河山。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30

國學講座:易卦玩味(二)

6:00pm-7:30pm

31

西西與貓 ——《愛說話的貓》分享會

3:00pm-4: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