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河山行|告別泉州華塑社區,勾起一段辣、酸、香、鮮的味覺記憶

聽朋友說,福建泉州的華塑(華僑塑膠廠)社區已於2022年2月關閉了,心中不免一陣惆悵。十幾年前有一段時間,每天下午都和幾個朋友一起去泡溫泉,泡完後就會來到華塑社區吃烤肉串,已成為我那些日子的一段味覺記憶。

華塑社區居民大多是上世紀60年代印尼排華事件中歸國的華僑,當時,大家為了生計,陸陸續續地展示自己的拿手廚藝,在社區中做些東南亞小吃出售,有印尼千層蛋糕,有牛肉麵、牛肉粉等等,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那個沒有手機、通訊不發達的年代,華塑社區的各種東南亞小吃已經出名了。

下午3、4點鐘穿過大鐵門進入社區,便會看到正前方大榕樹下站著一個大叔,正用一把小扇子輕輕搧著面前烤架裡的炭火,烤架上整齊擺放的一排肉串正冒著白煙,陣陣烤肉的香氣也撲面而來,旁邊已經站著幾個等候吃串的食客。我也走過去和大叔(我們都叫他印尼叔叔)寒暄幾句,眼光便落在引人垂涎的肉串上了。大叔邊和大家聊天邊觀察著炭火,不時翻轉一下肉串,手中拿著一個剪線頭的線剪把肉串上烤焦的一小部分肉粒剪掉,烤得很仔細。不一會便告訴大家可以吃了,每個人過去拿幾串,插入旁邊罐子裡的醬料中沾一下,此時的肉串才算大功告成,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站在樹下吃起串來。印尼叔叔告訴我們,這個醬叫「沙嗲醬」,而烤串就稱作「沙嗲」。

「沙嗲」就是「烤肉串」,它是東南亞一帶的一種風味食品,即用羊肉、牛肉、雞肉、鮮魚、鮮蝦等烤製成的「烤肉串」、「烤魚串」、「烤蝦串」,與新疆的烤肉串、東北朝鮮族的「烤魚」相似,但調味不同。在烤製後刷上一種味道辛辣的調味品,主要原料有花生、蒜泥、黃薑、辣椒、糖等,這種風味食品馬來語稱之Satay,音譯為「沙嗲」。烤肉串時塗抹的調料,做成粉狀的叫「沙嗲粉」,做成醬的叫「沙嗲醬」。

20世紀初,許多東南亞華僑回閩南定居或做生意,帶回這種食俗。但是,閩南一帶口味以甜酸鮮淡為主調,於是兩者相結合,形成了這種辣、酸、香、鮮口味的「沙嗲醬」、「沙嗲粉」。閩南話「嗲」、「茶」同音,20世紀60年代推廣普通話,漸漸地將「沙嗲」改寫為「沙茶」。沙茶麵我喜歡吃,每次到漳泉一帶遊玩,總不忘吃上一碗,特別在冬日午後,與友人們一起喝了功夫茶後飢腸轆轆,在閩南,走上一段路便會有一家沙茶麵館,而且風味都不差。抓一把鹼水油麵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一下撈到碗裡,隨自己的口味加入汆熟的豬肝、豬腰、大腸等豬雜,或是海蠣、魷魚、蝦等海鮮(其中油豆腐與豆芽是必不可少的),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裡翻滾的金黃色沙茶湯,灑上香菜末,一分鐘之內一碗麵就可上桌了。

馨香氤氳的金黃湯水中帶著些許紅艷的辣油,吹吹熱氣先喝一口湯,鮮香濃郁、微酸中帶著些甜辣,再嗦幾條麵,夾幾塊豬雜或是海蠣、蝦仁,頓時滿口鮮味,腸胃一下子舒坦了,額頭上也慢慢沁出汗來,此時縱有一桌的山珍海味,也不及面前這一碗熱湯麵。

除了福建,潮汕地區也擅製各種沙茶風味的美食,這些年流行的潮汕牛肉火鍋,涮後的牛肉片便是沾著沙茶醬吃,當然,沾個牛肉丸或炒個沙茶牛肉亦都美味,沙茶醬搭牛肉似乎總是相宜。製作沙茶醬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地區的配方都不同,潮汕與閩南沙茶醬的風味亦略有不同,潮汕沙茶醬的香味較閩南沙茶醬更為濃郁些。

《中國旅遊》

一卷輕書,與你同遊大江南北、踏遍塞外關內。《中國旅遊》雜誌創刊於1980年7月,多年來發掘及報道許多鮮為人知的風景名勝及民情風俗,亦同時見證了中國的旅遊發展歷程。未來將繼續帶領讀者坐看神州風雲變幻,盡覽中國大好河山。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27

《白有娟的森林動物點心饗宴》繪本系列分享會及DIY工作坊

2:30pm-4:00pm

27

「香港本土語言與習俗,你了解多少?」《圍頭與客家 - 香港本土語言故事集》新書分享會

5:30pm-6: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