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係書】A餐多圖少字,B餐走圖密密麻麻純文字,你要A餐定B餐?
text/幸瑜 · 2020-01-06
長久以來,多圖少字兼主題休閒的書籍,總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有否試過,問人最近在看甚麼書,當聽到對方回答正在看《鼎爺廚房2——懷舊風味撚手菜》時,你會忍不住說:「撚手菜都係書?」多圖少字本無罪,你話烹飪書、手工藝、時裝書「唔係書」,它們會笑住回答講一聲:吾係書。
講起鼎爺提到烹飪書,耶魯大學就收藏了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食譜——四塊可追溯到公元前1730年至1000年的石板。所有石板都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地區(Mesopotamian region),包括巴比倫和亞述,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北部。石板上最完整的一份清單,相當於25種燉菜和肉湯;另外兩份清單也包含了10多個食譜。耶魯大學的巴比倫遺物收藏管理團隊,2018年在一個名為「An Appetite for the Past」的活動上,就與哈佛等多間大學合作,跟著4,000年前的巴比倫食譜烹調,還原當時的平民料理。
買書送港女煲
大家都說如今互聯網、社交媒體大行其道,連長文也要標記「慎入」警告,直接加速了多圖少字的趨勢,其實看圖一直是人類吸收資訊的不二途徑。早在宋朝,史學家鄭樵(1104-1161)於著作《通志》中,就對時人「重文輕圖」的現象大惑不解,他認為圖像是一種重要的敘事手段,「圖」與「書」應該並行。他說:
「見書不見圖,聞其聲不見其形;見圖不見書,見其人不聞其語。」
1658年,西方第一本特地為兒童設計的圖畫書面世,那是「現代教育之父」康美紐斯(J. Comenius)撰寫的《世界圖繪》,他說:「唯有充分理解形塑事物的美麗圖像,才是真正的認識。」《世界圖繪》全書包含150章節,主題涵蓋世界上所有基本事物及日常活動的圖像與名稱。這本書最初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拉丁文而設計的視覺百科圖鑑,透過圖畫進行教學,在當時算是一種新穎而具有革命性的提議。
借用「民無信而不立」,今天我們真是「書無圖而不看」。書局最多人聚集打書釘的,往往是烹飪書、旅遊書等一帶書架。雖然多圖少字先天已佔優,但飽受新媒體左右夾擊下,要吸引讀者真金白銀買書,也必須另闢新法才有望殺出重圍。2018香港書展,有參展商以「買書送港女煲」為噱頭吸客,去年照辦煮碗,只要購買指定烹飪書,便可以優惠價換購高速微壓鑽石鍋。誰是妹仔、誰是主人婆?
從推廣閱讀的大業而言,或者不用分那麼細,引起閱讀興趣最重要,攜手力抗「看臉書多過真書」。不過,要認真討論的話,我們或者只能籠統地回到「工具書」的命題上,最多在前面加上「有圖」兩個字。
實用主義橫行
「香港社會始終缺乏閱讀風氣,人們看書仍舊以實用主義為重心。」獨立記者蘇美智乃前《明報周刊》編輯,奪過人權新聞獎中文報章特寫冠軍,推出過多本著作,早前受訪時分析指:「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缺失,學生寫閱讀報告以數量為目標,教師又會忽略某種書籍需要花多點時間閱讀,形成交數前學生有時要到圖書館抄書名。」
回到原點,如果工具書只是傳播「硬資訊」,資訊的媒介,讀者未必一定要選擇書本,也可以看上網,也可以看片,「有些工具書例如鋼筆字書法,由如何選擇工具、有何字體等開始,進而推進到如何握筆、下筆,甚至走進作者的文字課程,也算是閱讀的一種。」資深傳媒工作者王茄如,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則有另一番見解。
2010年,法國舉辦首屆國際烹飪書展,彙集了世界各國的專業烹飪書籍,「食譜」算是獲得文化界肯定。「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最想要永遠被人閱讀,讓人自由。」《如果我是一本書》(Se Eu Fosse Um Livro)是葡萄牙父子檔創作的繪本,父親José Jorge Letria是葡萄牙兒童文學界獲獎無數的第一把交椅,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UNESCO),兒子André Letria是知名的插畫家,他們用有趣的主客體互換敘事手法,將圖像與文字完美結合,增加讀者的想像空間。雖然多圖少字,但它絕對是一本好書。
如果你是一本書,你希望帶給讀者怎麼樣的內容呢?
吾係書(一之二)
Thanks for subscribing.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