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書店】屹立60年老書店經歷三代,走過大相徑庭的經營路
text/The Culturist · 2019-04-18
近年香港獨立書店亮起紅燈甚至結業的消息不斷傳出。對岸的台灣雖然貌似租金較便宜、人工較低、閱讀風氣較佳,但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的衝擊也是不容小覷,遠在台東池上的唯一一間書店,第三代老闆曾經因為經營困難,一度想結束營運,最終得到一眾台灣名作家的幫助,守住了這間屹立了逾60年,也滿載池上人回憶的老書店。
池上書局第三代老闆簡博襄和妻子曹菊平,夫婦二人回到池上接手書局大概有廿個年頭,老闆娘向我們娓娓道出這老書局背後的故事。書局創辦人即簡先生的爺爺,是桃園人,他初來池上定居時很窮,親自揹著布揹著米沿街叫賣,開書局這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乃是出於對女兒們的愧疚。
簡老先生有一子三女,當年要供四個孩子讀書確是十分吃力,在重男輕女觀念頗重的時代,他選擇了讓兒子升學,其餘三個女孩國中畢業後便要止步。後來老先生慢慢儲了錢,在池上買了塊地,但都要待兒子畢業到林務局上班後,才建成房子。由於三個女兒很愛讀書,簡老先生便開了這間書局讓她們打理。
三代大相徑庭的經營環境
「書局初開業時,池上便利商店、超市甚麼都沒有,那時候書局就像雜貨店,樂器、運動用品和玩具等都有賣。」老闆娘曹菊平說。那年代書很貴,老先生和女兒們都隨小朋友任意坐在走廊看書、看漫畫,「那群五、六十歲的老顧客,回池上來書局時總會說,你們書局的格局到現在都沒變,好懷念啊!」
在沒有太大競爭的環境下,從林務局退休的兒子順利接手成為第二代老闆,並生了八個兒女。曹菊平形容:「這時候書局養活了很多人,爺爺奶奶、三位姑姑、八個小朋友,都是靠這間書局養活的。」大概20年前,第二代老闆也打算退下火線,若第三代沒人願意回來經營,就把書局光榮結業。
八兄弟姊妹中的簡博襄,因捨不得袓輩的辛苦經營就此結束,於是他們夫妻二人決定放棄台北的工作,回到池上接手書局。可是來到第三代,經營環境卻陷入了困局,一方面要面對人口外流問題,另一方面要面對網絡書店的衝擊,七、八年前甚至想過要結束這間書局。老闆娘憶述當時的環境:「以前可以養十幾個人,但當時養四個都有問題。」
她坦言,實體店不像網上書店方便,折扣亦較低,實在很難留住人客。而且書架上每一本書都是成本,一般經銷商每個月會提供一定數量的書籍,隔兩個月便來收錢,如果賣不出去便要退書,當然經銷商不會希望被退書。「可是我不能為了書架上有書便付錢買剩下的書,因為這會增加成本,經營就更困難了。」當時經銷商更提出,讓書局集齊一個數額的書才一次過送貨,可是這樣要等太久了,根本不可行,結果書局的書愈來愈稀疏了。
絕處逢生
大概四年前,台灣很有名的舞蹈團體雲門舞集到池上表演,吸引很多文藝界名人冒名來訪,機緣巧合下,台灣著名作家陳文茜來到了池上書局,看到空空如也的書櫃不禁開口問:「為甚麼書架上都沒書啊?」老闆娘向她訴說了原由,當文茜姐知道池上只有一間書局時,便向老闆娘提議,將她寫的或是讀過或是挑選過的書,一併運到池上書局售賣,就像是陳文茜的書櫃一樣。
同年年底,蔣勳老師成了池上駐村藝術家,得悉書局的情況,又設立了一個蔣勳書櫃,之後蔡康永、侯文詠和劉克襄等人的專屬書櫃也陸續設立。那些書,有些被作家「加持」有親筆簽名、有些夾附名人的筆記,他們的粉絲來到發現寶物,會很高興地帶回家。近年池上旅遊業好轉,遊客在當地買些有關池上的書籍會覺得更有意義,這也使書局受惠其中,得以繼續屹立於池上。
Thanks for subscribing.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