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閱讀日常|幸福是甚麼?跟哲學家阿蘭探尋一種我們能自己創造的幸福

香港人工作及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我也不例外。經過近年來事業的搏殺,物質生活是改善了,但幸福感卻未見隨之增加。因此,當我在書店見到這本書名為《論幸福》,作者又是被稱為「現代蘇格拉底」的 19 至 20 世紀法國哲學家阿蘭,便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並買了回家,想學習一下幸福的理論。

書中集結了阿蘭最重要的隨筆,每篇隨筆都有不同主題和角度,透過日常生活例子,配合相關哲學思想,有系統地教導讀者如何在不同環境下保持快樂,追求真正的幸福。

每篇隨筆篇幅不大,但内容精要,其中〈旅行〉、〈脾氣〉的篇章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在〈旅行〉一篇中,阿蘭讓我知道世界的多姿多采來自於它的自身細節,我最先想到的,是讓我非常深刻的香港人旅遊習慣,有多少港人去旅行時不是走馬看花購物遊、美食遊,而是關注每個細節去觀賞這個世界呢?我們若學會更好地觀看世界,再平凡的景緻也可蘊藏無窮的趣味。換句話說,即使我們每次旅行目的地不變,只要換個角度再觀看,每次看到的景物可以是新的一樣,呈現著層出不窮的樣貌。

〈脾氣〉中,阿蘭指人們從小到大都會有脾氣,其實就是在自己傷口灑鹽,跟自己過不去。例如小朋友往往遇到不如意事就被自己的憤怒控制,大吵大罵,又不願被安慰,跟自己賭氣。許多人也試過因不同的事件引起負面情緒,然後就不斷把這種負面情緒誇大,因而陷於不幸之中。書中教我們要擺脫困窘,尋找快樂,先要做的就是儲備快樂。簡單而言,我們應把一切視為快樂、好兆頭,例如遇到一個沉悶的朋友,我們應先對他微笑,用行動去感染對方也感染自己,自然能從大家相處中發掘到樂趣。因為世上最可怕的敵人還是自己,樂觀情緒有能力使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愉快的根源來自於積極的去做,而非消極的承受。但是,因為人們只消把糖放進嘴裡,什麼都不做等糖融化,就能得到小小的歡愉,使得許多人便想依樣畫葫蘆地品嘗幸福,最後卻無不感到失望。倘若人們只是聽音樂而不自己歌唱,那麼從音樂中所能得到的歡愉也就有限。有個聰明人說,他用喉嚨欣賞音樂,而不是用耳朵。同樣地,觀賞美麗的畫作也是一種靜態的歡愉,而假使人們不自己去畫畫,也不自己去造出一整個系列的創作,這往往不足以讓人忘卻一切的煩憂。不要僅止於欣賞,而是要起身去追求、去得到。」——摘自第 47 章〈亞里斯多德〉

世事總不能十全十美,悲觀主義出於情緒、樂觀主義出於意志,畢竟控制情緒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縱然有時候悲傷得不能「把一切視為快樂、好兆頭」,我們也應善待自己和別人,不應把自己的悲痛傳染別人。中國典故也提到「與人為善,於己為善」,對自己寬容一點,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好好生活,就是真正的仁慈。

總括來說,幸福究竟是甚麼?看畢此書阿蘭也沒有給我一個切實的答案,也許幸福已常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未有追尋。阿蘭透過隨筆故事,教授讀者培養自我反思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我們都能夠成為自己的醫生,以思想為自己對症下藥,自我療癒尋得各自的幸福。

Steve

從事廣告公關十多年,閒時熱衷跟不同觀點和背景的朋友交流,深信溝通和互相學習可以增進知識。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30

《姐,整理的是人生》簽書會

3:30pm-4:30pm

30

探索文化城市之路:《文化城市之路》新書發佈會

5:00pm-6: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