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河山行|湯圓是大家過節的必吃之選,但「番薯丸」你又試過嗎?

明代福州長樂人陳振龍把番薯引入中國真是一件功德無量之事,小時候聽長輩說起這個話題,基本是在飯桌上杯盞交錯之時,沒覺得有多了不起,後來讀了些史料方知其之重,番薯易種植、易豐收,饑荒年代救了很多人,也實現了一次中國人口大增長,它確實功不可沒。

東西方都喜愛的美食

暫且不聊歷史功過,光從味覺來說,番薯也確是真真正正的美味。不加任何調味直接食用就好,蒸熟或煮熟皆可,軟糯香甜。小時候非常喜歡的地瓜乾(番薯乾),把番薯蒸熟後曬乾,色澤金黃、外硬內軟,咬上一口要用些勁,外皮堅韌內芯卻柔軟,慢慢咀嚼,甜蜜芳香、回味無窮,小學時期的美好味蕾記憶。切片油煎一下亦好,若是能在冬季時烤熟吃,那簡直是個恩賜,一邊烤一邊已香飄入鼻、闖入心扉,一旦烤得將熟時,便迫不及待地取出放入手中,好燙,左右手顛來顛去,嘴巴也不停地朝它吹氣,盼望它能早點涼下來好送入嘴中。好不易涼了點,一口咬下去,往往燙得想吐出來,卻又不忍,呵呵往外吐了幾口氣,終於把它咽了下去,那個美味呀,沒感受過怎麼形容也是多餘。生食亦可,直接咬一口,香甜、脆而多汁,當然如此食用有點簡陋,稍稍加工一下,它就是東西方人都喜愛的美食。記得在西班牙一家米芝蓮餐廳吃過一道甜品,番薯切成薄片後烤得酥脆,把冰涼的奶油夾在兩片中間,在餐後吃到時真的是種陶醉與幸福。在中國廚師做的料理中,它也不遑多讓,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美食,不勝枚舉。

好吃又討口彩

福清靠海,海邊沙地裡的番薯種得好,福清人把它做成番薯丸:番薯蒸熟搗成泥狀,和些薯粉,擀成圓形薄皮,再包上紫菜、豬肉、蝦米餡,搓成圓形如魚丸般大小的丸子,上屜蒸熟後呈鮮艷的黃色,直接食用或煮成湯皆可,煮湯時加些腌酸笋、白菜絲,鮮酸開胃,一吃難忘。

相似的做法,到了平潭就不一樣了,它改名為時來運轉。俗稱「鹹」,因與「時」同音,當地人便稱之為「時來運轉」,希望吃了能帶來好運,島上居民多以捕魚為生,的確需要多一些的好運。外皮也是薯泥與薯粉和成,內餡會比福清番薯丸的稍豐富一些,一般包含紫菜、包菜、豬肉、蝦仁、小海蠣等材料。別看它是小吃,在當地逢年過節都會製作這個食品,為何?好吃又討口彩呀。三五個婦女圍坐在一起,中央是幾張竹匾,一個婦女把薯泥摘出一粒粒的小塊,再把它捏成凹狀的半圓形,旁邊幾個便把餡料裝進這個凹狀的外皮中,再把它包起來、搓成圓形放在另一個匾中,很快一張匾便擺滿了包好的丸子。把它擺放入燒開的鍋中隔水蒸熟,時來運轉便做好了。一掀鍋蓋,香味便飄出來,番薯的香味與海鮮味混合在一起,很特別。拿出一個放入口中一咬,外皮是淡淡的番薯甜味,馬上和餡料中的蝦仁、紫菜、包菜等交融在一起,鹹甜交織、愈嚼愈香,滿嘴生鮮。島上的人更多是把丸子煮成湯,會在湯中加些蔬菜或蟹等海鮮,讓湯味更豐富,但沒有像福清那樣加酸笋。

平潭友人正佳兄食後,一邊誇著它的美味一邊笑著說:「我建議要把這道菜改名為『時來運到』,要是運氣本來就很好,吃了時來運轉不是要把好運轉走了?」聽完不禁莞爾一笑,不無道理呀。

《中國旅遊》

一卷輕書,與你同遊大江南北、踏遍塞外關內。《中國旅遊》雜誌創刊於1980年7月,多年來發掘及報道許多鮮為人知的風景名勝及民情風俗,亦同時見證了中國的旅遊發展歷程。未來將繼續帶領讀者坐看神州風雲變幻,盡覽中國大好河山。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20

「2024 香港閱讀+」大型嘉年華活動

21

「2024 香港閱讀+」大型嘉年華活動

12:00nn-9: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