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點讀專訪】粵語正音鼻祖何文匯再度發功,用60首唐宋詩詞推廣正音

守護廣東話的議題近年常出現,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創校校長的何文匯,已是其中一位著名的「粵語正音運動」推手。這位以「一頭白髪」為嘜頭、兩文三語俱佳的學者,最近獲邀為《唐宋詩詞六十首》有聲書擔任顧問,於朗讀每一篇詩和詞後,都附以格律和內容上的解說,繼續推廣「正音功」。

《唐宋詩詞六十首》共收古體詩十首、近體詩三十首和詞二十首,「由唐朝唐玄宗開始,考進士試就要考詩賦。雖然到宋朝,黃安石覺得沒用就廢了它,但在考核制度以外,作詩已經成為當時民間很普遍的事。詩能夠幫助讀字的平仄更準確,尤其近體詩限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古人會特別小心地按照官府提供的韻書作參考,因為要考試所以一定不能錯。」他說。

兜兜轉轉重投學術懷抱

何博士花大半生推動粵語正音運動,對文字非常執著,《唐宋詩詞六十首》的校勘工作尤其複雜,因為每首詩和詞都有不同版本,只是一首《琵琶行》都可以寫成十多張A4紙的校勘記。「完成挑選和校勘作品之後,我要把六十首詩和詞先讀一次作示範,再讓獲邀的名人灌錄正式的朗讀版,而我就負責演繹其中三首。」書內附上何博士的解說,令讀者更全面掌握詩詞表達的意思。

令人意外的是,何博士踏入學術圈前,原來曾在娛樂圈打滾過,「應該是『麗的』時代吧,還是黑白電視時候的事了。那時候演了不少舞台劇、電視劇。在麗的電視待了一會就去英國讀書,然後去了美國教書。回來頭幾年我在電視台工作,本可全面回歸電視圈,後來覺得還是要謹慎取捨,便到中文大學教書,一直到現在。」在紫醉金迷的娛樂圈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回到學術路上。「雖然這幾十年我和電視仍結下不解緣,但娛樂事業只是我的副業。」

學富五車 一切從「背」開始

在學術界地位尊崇,何博士自小就博覧群書、過目不忘嗎?他説:「好逸惡勞嘛,我記憶所及是沒有多少次真的主動拿起書來看的!以前看書主要是承受壓力才做,例如老師要我們看才看,或者參加甚麼比賽才做。我覺得年輕的時候是該承受些壓力,畢竟你不會每樣東西都喜歡的嘛。」

學生時代的何博士甚至需要背讀英語版的新約《聖經》,「其實我也分不清楚那些修士是懶惰還是有心栽培,他們會逼我們背《聖經》。其實現在想起還是要感謝他們,因為背完就會發現那些文字是真的很不錯,反覆背誦後那些文字就屬於我的了。」何博士說當時對文學的興趣剛好萌芽,所以背讀《聖經》不算是艱鉅工作,甚至覺得很享受。

「英文課文如是,中文課文更要背得爛熟,但我覺得是好事。尤其是古文,短短的又有趣的,其實很多古文都有深意,但小時候並不知悉。當你讀熟了,有時駕車或者睡前想起,又會頓覺領悟了多些。畢竟中文的歷史悠久,文學發展跟外國相比真的源遠流長。我們的文化雖然較著重背誦,但那些字句其實可以應用的。提倡科教興國之餘,也不要忘記文學能陶冶性情,變化氣質,與科教相輔相成。」

後來慢慢愛上文學,何博士又看了不少小說:「我唸英文學校,中英文的小說都看。中學時期很愛看《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武俠小説,畢竟男生嘛,都較喜歡這些武打和神怪類型的,加上文字較為淺白和通俗,看得津津有味。」他說自己也喜歡讀外國劇本,較古老的例如莎士比亞的作品也讀,因為可以用來「丟書包」!

發正音 要讀詩?

何博士一直倡議正音理論,並鼓勵新一代「查字典」。「有些字平時讀仄聲,為甚麼在詩裏是平聲的呢?我們會教學生查字典,看看它的『切音』,有時就會發現原來我們一向認知的發音都是錯的。多讀詩的學生,對字的讀音較敏感,所以詩是有實用價值的。」他強調,所查的必須是實體字典,「也不用特別問年輕人,即使問我的同輩懂不懂查字典,他們多半會答懂啊,查部首嘛!但你怎知道寫在粵音字典裏的發音一定是對的呢?到最後我們還是要查看古老的字典,翻查那些『切音』是甚麼,才會知道真正的讀音。」

「正音大師」也曾因堅持粵語正音而被批評為矯枉過正,現在他已看得很開,「時移世易,大眾平常對話裏也許會有搞混平仄的時候。但這是新時代建立起的價值觀,縱然我覺得有漏洞,但既然大家都這樣做,那就是成為了一種風氣。縱然如此,讀詩來說我是較嚴格的,因為我知道寫詩的古人不希望我們讀錯他們作品的平仄聲。」

重踏粵語正音「戰場」,何博士充滿信心:「我選擇的句子、字詞和演繹的發音都是有根據的。反正怎樣做都會被人批評,唯有照我自己覺得對的方法去做。」他以自己灌錄在書內的作品為例:「《登幽州台歌》短短四句已大有文章——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雖然我們現在一般來說都會把『下』讀去聲,但你翻查字典的話其實會發現正音應該是讀上聲,這樣『者』和『下』才會押韻。」

近體詩方面,他認為李商隱的《錦瑟》同樣值得留意:「『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思想的『思』如果當名詞用,主要是讀去聲(音:弒)。如果當動詞用,讀平聲或去聲都可以。在《錦瑟》裏,我們會以去聲讀『思華年』的『思』字,因為『三平調』(句末三個字都發平聲)到中晚唐時已經是古體詩專用的格式,近體詩是不能這樣用的,所以這就是讀詩的學問了。聽見有人讀對了平仄,我會高興得『如獲至寶』。」

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完成《唐宋詩詞六十首》有聲書,甚至很多天都要趕工到凌晨才能睡,何博士依然無怨無悔,盡顯他對粵語正音的執著和堅持。

熊天賜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11

「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 — 從遺忘了的城市遺物說起

7:00pm-8:15pm

14

【讀健康】:多喝水並不會令你健康──首席品水師說you are what

2:30pm-4: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