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點讀專訪|從電影角色到真實人生,吳祉昊用行動說明聾人也能發聲

一齣電影,講述了三個聾人的經歷,其中一位貨真價實的聾人演員吳祉昊 (Marco),以素人之姿演繹別人的故事。走出大銀幕,他何嘗不是每天上演自己的《看我今天怎麼說》?Marco 希望成為全港第一個聾人律師,並打算成立一個專為聾人服務的非牟利組織,他立志這樣做,無非是想「說」:聾人都做得到!

在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本色演出聾人的 Marco,兩歲時因基因突變而喪失部分聽力,與戲中角色 Alan 不同的是,他沒有植入人工耳蝸,而是僅用助聽器。透過助聽器他能聽,經過學習後他能講,也懂得讀唇。早前,他的聽力曾經不穩,使用助聽器後也聽不到別人說甚麼。醫生說情況若變得嚴重,唯一的選擇就是植入人工耳蝸,但這樣就不能進行劇烈運動了。當時他立刻想到,手術前一定要嘗試高空跳傘。神奇的是,就在他打算訂機票的時候,僅餘的聽力又恢復過來。

聽力有限,說話時就搞出不少笑話,例如小時候看到「未雨綢繆」這成語,他會讀成「未雨『雕』『膠』」;還有「牛津字典」會讀成「牛『律』字典」。他坦言,聾人不容易吸收訊息,一般人坐著甚麼都不做也能聽到別人說話,但對聾人來說,「聽」在日常溝通中只有一半功用,另一半要靠讀唇,所以他們必須看著別人的嘴形,要背後竊聽八卦幾乎是不可能,即使知道有人在說話,他接收到的也只是一些聲音,這使得學習讀音及識字變得相當困難。

中小學階段,Marco都在共融學校上課,學習上沒有太大問題,但升讀副學士後,課堂未能提供手語傳譯,他需要高度集中望著講師或教授的嘴巴,看懂多少就吸收多少,堂上聽不明白的就只能自修。屋漏兼逢連夜雨,那兩年正經歷新冠肺炎,人人都戴著口罩,可想而知其中的艱辛。排除萬難,Marco 終於升上香港大學,學業上看似順利過關,但與同學相處卻因為一些身體語言,出現了不少尷尬情況。

「原來我看著別人的嘴唇時,樣子看起來很曖昧,加上我自己性格又有點驚青,人家會覺得很奇怪,尤其當我看著別人的嘴,但又聽不到甚麼時。你知道港大有很多人說英文,我看不到他們說甚麼,於是自然地向前傾,想稍微靠近一點,結果那一下俯前的動作,嚇得對方退後,產生了『乜呢個人咁怪』的印象。」Marco 苦笑著說。

失聰不等於失敗

這些「被人抗拒」的遭遇曾經令他沮喪受傷,但幸好《看我今天怎麼說》上映後,大眾開始關注這個少數群體,Marco 也因此收穫了更多人的了解和體諒,不再對他讀唇時所表現出來的神態感到奇怪與愕然。在校園內,師生們開始知道他的存在,會友善地主動與他結識;在校園外,他又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弱聽但不懂手語,讀主流學校的觀眾。他留意到,聾人十之八九都將自己放得很小,他曾見過一位新認識的聾人朋友在分享時哽咽地訴說自己卑微,但其實他大學畢業,還有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無奈自我形象一直很低,才無法表達自己的優點。「那一剎那我很想哭。我自己也較內向,但連我都覺得他們將自己放得太低,覺得他們不應如此。」Marco 細問之下,原來他們都有被欺凌的經歷。

他解釋:「我想起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是關於『尖角效應』(Horn Effect),這是指在一個地方,可能是一個班別的三十人,當他們見到某些人較特別,或言行舉止有些奇怪時,便會加以攻擊,即使那些人根本沒有做錯任何事。這是人性。」

那他本人呢?他形容自己「不會搞事,但亦不會怕事」。受益於原生家庭的支持,Marco 得到的幫助相對較多,讓他有應對欺凌的底氣。「我這個人比較 tough(硬淨),小事可以不介意,但如果真的有人因為我的耳疾來『挑機』,我一定會正面回應。因為如果你愈看扁自己、愈退縮,別人就愈容易欺負你。」Marco 強調自己的底線是家人,只要不涉及家人,他不會「玻璃心」,別人要怎樣說他也不在意,「反正我都聽唔到!」他笑著自嘲道。

相對於歐美國家,聾人在香港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全人發展,因為大眾對他們的認識不多,亦缺乏社會的支援。美國就有一位聾人成功成為醫生,但他只會打手語,每次問診時,即場有手語翻譯員作為橋樑與病人溝通。Marco 表示,聾人的智力沒有問題,他們需要的只是適當的環境,「就好比愛因斯坦若出生在非洲,也做不成科學家」。

立志為聾人開拓新機會

因此,他萌生了成立一個聾人非牟利組織的想法,讓同行者擁有專屬平台發揮所長。香港現時約有數十萬名聽力障礙人士,其中約 47,900 人為深度聽障或弱聽,但只有 9,000 人懂得手語。在這麼大的群體中總有臥虎藏龍,Marco 深信一些聾人是特別「超班」,如果將他們的力量集結,就可以形成一個自力更生的內循環。例如,有些人在公開試中考取到優良成績,可以請他傳授所學,分享考試心得;又或者由經濟條件較好的聽障人士為聾人學生提供獎學金等。

那他本人呢?他希望成為香港第一位聾人律師,將公義帶到聾人面前。目前是香港大學資訊管理四年級生的Marco,其實心儀法律學系,但因為種種原因導致他成績未如理想,只好折衷修讀其他學科。當 Marco 以為路已走到盡頭,需要轉彎時,去年港大終於有撥款可為他安排手語傳譯,這彷彿點起一盞明燈,為他的學習照亮了前路。現在,他上課不會因語言障礙而「魂遊太虛」,更因為請假需要二十四小時通知手語翻譯員,間接令他不能「走堂」,變相逼他成為專心上課的好學生,成績大有改善。他計劃今年畢業後,再次向律師之路進發。被問到這條路上還會遇到甚麼困難時,他略為不好意思地說:「最大困難就係要有學校收我讀先啦!」

首次參演電影便擔正,之後 Marco 更分別在林家謙《四月物語》和冼婉雯《眼淚太淺》的 MV 演出,那他會繼續當演員嗎?想法比較實際的 Marco 自知不是第二個周星馳,不能大紅大紫,所以拍戲只能是副業,如有合適的機會也樂於再嘗試。或許在不久將來,會有其他不同題材的電影或劇集,我們可以再見到吳祉昊這個名字。

Kit Lin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03

香港娛樂圈的黃金時代

3:00pm-4:00pm

03

【讀文學】愛情故事以外—五六十年代香港小說的另一種讀法:以梓人為例

2:00pm-4: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