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劍|飲食喜好並非全由你話事,腸道微生物才是 Final Boss?!
text/譚劍 · photo/iStock · 2022-01-06
幾年前我確診了無法治癒的嚴重腸道疾病,從此成為長期病患者,需要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我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才適應下來,期間為了尋找最好的治療方法,閱讀了大量醫學書。有些根本是用醫學書包裝的科普書,包含最新的科學發現。
如果不是讀這類書,我不會知道腸道是人體內除了腦袋之外,擁有最多神經元的器官,多到可以獨立運作,有「第二大腦」之稱,所以洋人稱「直覺」為 gut feeling ,現在看來有科學根據。
腸道和大腦之間直接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中樞內分泌系統及中樞免疫系統構成的「腸腦軸」(gut-brain axis) 相連,兩者能互為影響,所以我們遇上壓力,腸道消化就會出問題。
若嚴重的話,就會變成「腸易激綜合症」,令患者腹瀉或便秘,反過來,你吃食物進肚裡,腸道微生物對這些食物的反應,會透過腸腦軸告訴大腦它們的食物喜好 (糖份能在體內快速轉為能量,因此大腦驅使我們多吃高糖的食物) 和份量,也會影響心情,甚至導致柏金遜症、自閉症、過度活躍症、抑鬱病、焦慮病和失智症等神經病變。
這發現改變我們對精神健康的看法,你本來以為的心理問題來自家族遺傳的不良基因問題,但原來是來自腸胃病,肇因是家族的不良甚至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這個發現就像以前醫學界認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成因是壓力、生活不正常、家族遺傳或刺激性食物,後來發現主因是幽門螺旋桿菌 (發現者也因此獲得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 。
不過,更重要的啟示是:你的飲食喜好並不完全由你決定,而是你的腸道微生物決定。這說法甚至乎動搖我們對自由意志的理解,主宰你這個人的不是你的大腦,而是你的腸道微生物。
醫學界有「糞便微生物移植」的做法,把健康的人排出的糞便提煉為藥丸,目前確定能成功控制難治的「艱難梭菌感染」。至於能否治療其他腸道疾病和神經病變,就仍然在研究階段。「糞便移殖」費用昂貴,原因在於腸道健康的人在比例上極少,也需要嚴格篩查。不過,這研究目前遇上一大難關,就是既然腸道微生物能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層面,就算篩掉神經病變患者,也難保接受移植者的性格不會跟著改變。
我不介意「糞便微生物移植」,但這長期療程的費用是沉重負擔,而且,為了醫治腸病,讓自己的性格可能被改變,可能得不償失,需要慎重評估。
Thanks for subscribing.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