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Travelogue】來趟日本民藝之旅,靜看手工藝質樸美學,感受生活溫度

記得初次走進日本陶藝家河井寬次郎位於京都的故居時,我完全呆了。我並不覺得自己在參觀名人故居或博物館,而是像到訪友人的家居般親切。他的陶藝作品、他用過的椅子和茶具、他平時沉思的工作室、與友人交流的和室,並沒有圍欄欄著,你可以靜靜地坐在他曾坐過的地方,呼吸那簡樸而美麗的氣息。

日本民藝館一隅 (筆者提供圖片)

後來我知道了他和大名鼎鼎的柳宗悅於1925年共同發起影響日本長達一個世紀的「民藝運動」後,我又跑去位於東京、由柳宗悅一手創立的日本民藝館。裡頭有各種各樣的日本民藝物品,已失傳的、有幸保留下來的,也有。

「民藝」是指質樸實用的民間工藝,柳宗悅用了二十年時間,走訪全日本,期間經歷過二戰,在重重困難下終在1948年寫成鉅著《民藝之國日本》(原書名《手仕事の日本》),記錄多不勝數的民藝。關西的「高野紙」、「奈良扇」、堺市出產的榻榻米;山形的紅花漂染技法、鶴岡的竹製茶盆「茶舟」;輪島的漆器等等,日本全國各大小精湛手工藝,都記錄在書中。換個角度看,《民藝之國日本》可說是一部深度購物指南──你要知道職人背後付出多少汗水,才會知道器物的價值和背後的精神是甚麼。

河井寬次郎的工作室 (筆者提供圖片)

「民藝」的特色之一,就是器物由平凡工匠製造,許多也不加落款,即使如河井寬次郎有那麼高的藝術成就,他所創作的陶器沒有一件有落款,因為他視自己為職人而非藝術家。柳宗悅也強調,器物之美在於實用和健康,而不是為藝術而藝術。一個手柄怎樣做才拿得舒適,一個壺咀要怎做才不會漏水,當中可能用了職人一生甚至幾代人去琢磨,而他們都是無名英雄。那份美,卻在工廠式的大規模之中日漸消失,所以更需要我們去守護和珍惜。

於香港公共圖書館借閱《民藝之國日本》

鄒頌華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02

香港寺廟志的編寫

7:00pm-8:15pm

03

香港娛樂圈的黃金時代

3:00pm-4: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