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行|胡適變身「美食家」力推徽州一品鍋!大雜燴盡收食材精華
text/卓成曦@《中國旅遊》 · photo/iStock & 宣城市人民政府官網 · 2024-12-19
黃山的雪景很美,一到入冬時節總是嚮往著去感受一番。終於等到天氣預報說要下雪了,便在當天坐火車來到黃山宏村的塔川書院,想著要好好感受一下粉牆黛瓦的徽州建築在雪天裡的風範。
下午到達書院,和友人們圍坐在田野邊的茶室裡喝茶,喝了不到 1 個鐘頭,雪花便如應約似的如期飄然而至,霎那間白茫茫的一片片漫空飛舞,不消片刻,田野、小徑、屋頂和叢林都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白色,天色也慢慢暗了下來,寒冷與茶水的雙重交集下早已饑腸轆轆,方始意識到了晚餐的時候。此時書院的主人魏濤滿臉興奮地說道:「晚餐我們就著雪景吃鍋。」我問是火鍋嗎?他說是徽州一品鍋,也叫胡適一品鍋。
層次分明的鮮香爽
吃了幾道傳統徽菜佳餚後,一品鍋端上來了:一個熱氣騰騰、小炒鍋般大小的鐵鍋,堆滿了色彩艷麗、紅黃綠白色的各種食材,鐵鍋架在一個小碳爐上,底下碳火一烤,鍋中的湯水咕嚕咕嚕地翻滾著,屋中頓時瀰漫著濃濃的香氣,禁不住口水直流。露出湯麵上的有臘鴨掌、蛋皮餃、鴿子蛋、肉片、豬肚、臘腸等,直覺告訴我,這麼大一鍋中,底下一定還有其它食材,那就慢慢開始一層層地吃吧。先喝碗湯,湯汁味道濃郁卻不黏稠,各種肉香和其它不同的食材融合在一起,非常鮮美。吃了面上一層各種葷食後,露出浸泡在湯水中的第二層食材:雞、鴨、肉圓和油豆腐,最好吃的是油豆腐,吸飽了湯汁變得像肉一樣的鮮味。吃完這些,最底層的食材(當地人稱之為「墊鍋」)也出現了:冬筍和蘿蔔,這可太好了,吃完那麼多肉類,用它來解膩最佳。在這各種肉食的湯中煨許久,小火慢燉產生的油湯和油脂,不斷地融入冬筍與蘿蔔,使之吸收了各種鮮味,吃起來味道既豐富又爽口,三兩口即被一搶而空。吃完墊鍋的冬筍與蘿蔔,這道菜結束了嗎?別急,還沒,這時該上一道鍋巴了,用徽州當地柴火土灶燒的鐵鍋燜飯後,取出鍋底一層厚厚的的米飯鍋巴,淋上蒜末、辣椒末、香菇末等炒的酸辣汁,酸甜酥脆,配上一品鍋最後剩下的湯,充腸適口,算是一品鍋的完美收官了。
胡適與一品鍋的不解之緣
一品鍋又稱「績溪一品鍋」。績溪不僅是徽商的故里,還是徽菜、徽墨、徽劇的發源地,素有「徽廚之鄉」之稱。古往今來,績溪以「邑小士多,代有聞人」著稱於世,「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胡適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一品鍋也與胡適先生有著不解之緣。 1917 年,胡適先生回國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他時常將一品鍋作為招待賓客甚至外賓的菜餚。賓客食用後讚不絕口,便請教此菜之名,胡適答曰:一品鍋。眾人因只在胡適家方可嚐到此菜,就以「胡適一品鍋」作為代稱,慢慢流傳開來。胡適在任駐美大使時也經常以「一品鍋」招待外國友人,贏得舉座讚譽。而「績溪的女婿」梁實秋,第一次吃過一品鍋後,亦對此菜大加稱讚。
吃一品鍋的講究與規矩
隨着季節變化,一品鍋選材會有些不同,但是烹飪方法大同小異,且十分講究。不像有些菜系中的大鍋燴,一品鍋每樣食材先要單獨燒製好(如臘鴨、燒肉等),再逐層放入鐵鍋中、加湯後再慢火煨煮。吃一品鍋也有規矩:要從上到下按照順序逐層吃。如果上面的菜還沒吃完,直接用筷子插到底下去撈下面的食物吃,這可是吃一品鍋的大忌。
Thanks for subscribing.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