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閱讀|奧本海默「多面睇」,讀原著發掘電影無法呈現的人物深度
text/曉龍 (「點讀新星3」優異獎得主) · photo/《奧本海默》劇照 · 2024-11-20
《奧本海默》(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 傳記有一千一百多頁,分為上下冊,鉅細無遺地講述「原子彈之父」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的謎樣人生,與此同名的電影則將他的故事濃縮為一百八十分鐘,內容上自然要有所取捨,電影導演基斯杜化路蘭 (Christopher Nolan) 就選取了奧本海默一生中最重要及被廣泛報導的事件,那麼,有哪些原著提及的細節未有被採用呢?
原著清晰敘述奧本海默多元的身分,例如他興趣廣泛,文理兼備,除了鑽研科學,對文學亦有研究,擁有物理學家、跨學科的管理者和詩人等多重身分。雖然電影也對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有仔細闡述,特別是如何帶領研究人員發明原子彈,因為這是他一生中最為人熟知的卓越成就,但卻略過了他文藝的一面。他擅長寫詩,其詩作〈渡〉更曾被文學雜誌《獵犬與號角》刊登,這些都是電影未有提及。
至於奧本海默的個性,原著傳記的描寫相對較全面。他富同情心,非常謙遜,熱衷於學習新事物,例如曾謙虛地向當時著名的科學家請教,以彌補自己在數學上的不足,且經常閱讀文學作品,開拓視野,還會在公餘時間參與公共活動,原著中「我喜歡新的同伴意識」、「成為共同生活的一分子」等句子,都說明了奧本海默即使不是溝通能手,但仍然享受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相反,他在電影中卻顯得沉默寡言,既不擅於與別人溝通,也不熱衷參與活動,這種「內向」個性與原著甚有差距。或許電影創作人旨在呈現奧本海默被「嚴刑逼供」的憂鬱苦悶狀態,卻無意地給觀眾留下了他沉默寡言的「錯覺」。
原著與電影皆用了不少篇幅敘述奧本海默在學術研究上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表明他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電影成功呈現他在原子彈試爆時秉持的認真和謹慎態度,以及細密心思和精細思維,突顯他出類拔萃的科學家特質,但似乎忽略了他的領袖魅力,只簡單表明他的說話在學術界內深具說服力,卻未曾將他的先天特質與領袖魅力聯繫起來。原著形容奧本海默「宛如苦行者的體型更加突出了他具有領袖魅力的權威」,一針見血地道出他是天生的領袖。
不過,原著與電影也有一些相同之處,例如兩者皆用了超過一半的篇幅講述奧本海默與美國共產黨的關係。原著描述了他初期與不少黨員有密切的接觸,因為奧本海默同情他們被不公平對待,且曾經認為共產主義可能是美國政治的出路。雖然他公開聲稱自己未曾加入美國共產黨,但仍然被聯邦調查局視為冷戰時期叛國罪的「最大嫌疑犯」,主要源於他曾經不避忌地與共產黨黨員接觸的「黑歷史」,這部份,電影與原著較為相似。由於他長期受到聯邦調查局審查,飽受精神折磨,無論原著還是電影皆對他持同情憐憫的態度。
如果電影無法滿足你對《奧本海默》的興趣,那不妨翻閱原著,將能更全面地理解這位人物的多面向謎樣人生,以及他在那個時代所面對的挑戰和抉擇。
Thanks for subscribing.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