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讀專訪|用鏡頭關懷社會:區焯文記錄流浪狗從無家到有家的命運
text/Kit Lin · photo & video/Jacky Cheung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場地提供/高先電影院 · 2025-08-01
text/Kit Lin · photo & video/Jacky Cheung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場地提供/高先電影院 · 2025-08-01
電影一直被喻為夢工場,殿堂級大師杜琪峯早前評論港產片時也提到,電影應該具備夢幻、浪漫及 Magic。入行逾 20 年、半途出家拍電影的區焯文,卻堅守關心社會路線,把殘酷現實搬上大銀幕,兩年間連拍四齣社會議題電影,關注殘疾人士及動物權益。他表示,做創作人總要有點抱負,而他的抱負便是拍攝更多有意義的電影,實現「片以載道」的理想。
區焯文最新執導的紀錄片《毛家》已於去年 10 月在香港亞洲電影節首映,目前仍待排期公映。這是他自 2018 年《毛俠》之後,第二部以流浪狗為主題的執導作品,追蹤香港民間團體「毛守救援」如何從醫治、暫托到領養,務求救得一隻得一隻。電影在 2019 至 2023 年拍攝期間,共追蹤逾 40 隻流浪狗,可惜最終成功從無家變有家的,只有寥寥四隻。
拍攝動物已經很困難,何況是不受約束的流浪動物,更不可能用訓練過的狗隻去「扮演」浪浪。「這些未經訓練的狗,不要以為叫牠 sit 就會 sit,hand hand 就會 hand hand,真的很難拍!」加上影片只是小成本製作,他在自編自導的《毛俠》也要粉墨登場,但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他在《正義迴廊》飾演陪審團主席的表現。在戲中,他的邏輯思維清晰,精明冷靜,把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但他卻坦言自己有「鏡頭恐懼症」,對著鏡頭便渾身不自在。
「在拍攝《爸爸》時,見到『神級』演員劉青雲,有一場戲我們所有人都圍著他,他和其他演員說:『我們的世界是沒有群眾的。』最後,他真的做到當作我們不存在,好似沒有攝影機,也沒有工作人員,這就是演戲天份。」然而,區焯文有一點是 100% 打敗劉青雲的,那就是他真正演活了《毛家》,給了毛孩一個家!
有幸被收養的是一隻在非法賭場飽受虐待的貴婦狗。牠被發現時,整個背脊都爛了,血淋淋的,頭頂也光禿禿的,懷疑曾遭人㵉過漂白水或通渠水等腐蝕性液體。醫生說即使醫治得好,也未必能再長毛。兩年前決定收養時,區焯文帶著妻女去看狗狗,一度擔心小狗被虐待過的模樣會嚇怕她們,但女兒直言不怕,還說就算不再長毛也沒有問題,只要健康就好。就這樣,他們扭轉小狗的命運,牠也改變了區家的磁場。
「有隻動物同住,整個家的磁場都會不同!家人的關係會和諧一點,尤其是我女兒正值中三,經常熬夜讀書,有隻小狗陪著她,就像一個『寒暑表』,你見到她跟小狗玩,就知道她懂得放鬆。」區焯文希望女兒與小狗在未來十多年能繼續一起成長、互相陪伴。
從兒童節目主持到導演
曾經,區焯文以兒童電視節目主持「Amen 哥哥」的身份,在 2003 年非典型肺炎爆發後的數年間,由《IQ 非典》、《IQ 雙拼》到《IQ 擂台陣》一直陪伴當時的小朋友,帶給大家歡樂。隨著電視台轉營及取消兒童節目,區焯文轉投電影行業,為《喜愛夜蒲 3》編劇,再為講述夜店生活的喜劇《鴨王》身兼編與導後,就踏上了「影壇社工」之路,創作風格轉向寫實與關懷社會。
「我覺得作為一個創作人,一定要有些抱負。我認為在這個階段,應該講一些有意義的故事,但在追求故事意義的同時,也要考慮市場需求。如果拍出來的電影沒有受眾,那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畢竟電影是給觀眾看的。因此,我開始尋找那些既有意義又能吸引觀眾的題材。」
可惜,現在香港電影正值寒冬期,任何內容都很難開拍,「我聽說 2025 年只有幾部電影能夠開工。以往無論情況多差,每年仍有幾十部電影在拍攝,最風光時更是有二百多部。香港的武打片和彊屍片曾吸引不少外國電影從業者來取經,那是香港電影的輝煌年代,可以影響全世界。但在過去十多年裡,已被其他市場取代。我的心願是回到這個行業,跟大家一起經歷這個寒冬期,摸索出香港電影應該走的路,或許可以讓香港再次成為受到全世界電影界關注的地方。」
除了《毛俠》和《毛家》,他還拍過由殘障人士主演的電影《山莊日記》、描寫草根男孩懷著楝篤笑夢的《說笑之人》、講述視障聽障人士跑步的《猛龍傳之誰怕誰》等多部寫實電影,但拍這些社會題材會否吃力不討好?區焯文認為,人生路從來都不是坦途,而屢次面對逆境的他也覺悟出「原來逆境才是常態」!
他回想自己人生最低谷的一段日子是 2009 年,當時他在有線電視做節目主持,某天剛得知太太流產的消息,下午回到公司卻突然被告知合約終止,這雙重打擊不僅是心靈上的,還涉及到非常實際的生計問題。
靠戰友及國學大師跨過難關
那時,他為了養家只想盡快找到工作,幾乎甚麼工種都肯去嘗試,可惜結果未如人意,「我試過去面試一份做速遞的工作,對方知道我做過電影,即刻問有沒有角色適合讓他演出。但我現在都要找工作,何來演出機會?」他最終還是得靠兩個戰友——張經緯導演,以及與他聯合執導電影《爸爸》的翁子光,終於捱過了這段逆境。
「這兩個戰友一直和我一起創作,給我機會,最重要的是『出糧』給我!在逆境中,我悟出一個道理——逆境是要慢慢捱的,但也要肯開口同人分享。分享除了是紓解之外,如果有朋友聽到之後想要幫助你,也不要拒絕,應該欣然接受。」
哲學家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曾說:「那些殺不死我的,都將使我更堅強。」區焯文十分認同這句話,「當你克服了逆境,你的生理和心理都會變得更強大。每一次的逆境都不會相同,每經歷一次逆境,你都會學會一個新的應對方法,如果能順利過渡,便代表你累積了更多的經驗。」
除了得益於好友的幫助,區焯文還受到「古聖賢」的啟發,因為他最愛看的一本書是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論語別裁》。他說:「這本書打破了我對國學的固有看法,以前覺得儒釋道的中國文化只是上課學習用來考試的,勉強來說是人的修養,跟人聊天時可以唸唸有詞。但看了南老師的《論語別裁》後,才發現國學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每一處出現 ,面對所有事情都可以用中國文化去解決、去成就。」除了孔子,區焯文還看孟子和其他古文。逆境時,他會想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遇到不如意時,則會念幾句《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下便覺得神清氣爽。
Thanks for subscribing.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