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黃永】在極端急速的世代,讀一本書,已不只是照鏡,而是照內窺鏡!

曾聽人說過,閱讀猶如照鏡子——因為一邊閱讀,一邊會反映自己的內心在想甚麼——所以也有人說:閱讀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
 
以上兩個比喻確實很好,尤其是把「時間流逝」這個概念放進去後,又會引發更深一層的反思。同一本書,就如同一面鏡子,年輕的時候所留意的地方,跟年長了十分不同。年輕時照鏡,多數是求悉心打扮,所以心情總會帶點興奮;至人漸長,照鏡便開始留意許多細節:哪裡多了白髮、多了皺紋……鏡子沒變,變的是自己。

書也是一樣。年輕時看書,許多人會興奮地追看劇情佈局,讚歎華麗的修辭,又或是拼命地汲取當中知識。年紀大了,再讀同一本書,內容沒變,但不經不覺之間,卻會注意到以往從不察覺的細節,然後陷入沉思……作者沒有加進新的內容,是自身經歷讓我們讀到更多。

小說、詩詞、傳記,固然如此。即使是紀實的歷史書,也會帶來同樣的感覺:像最近偶然再讀到孔子由50到54歲當官,接著丟官後那14年生活顛沛流離,至68歲,才得以回到魯國辦私學。中學時的我,只隱隱然感到萬世師表在艱難中成就偉大。今天,我的年紀雖距55歲尚遠,但一想到孔子由55至68歲用那疲憊的身軀堅持教育事業,而且長達14年之久!那份毅力、拼勁、熱情,不單牽動敬佩之情,更教人學懂面對失望,重拾信心。

萬世師表孔子

隨著時間流逝,閱讀的「狀態」倒真是轉變了不少:大部份人花在社交網絡的時間多了,那種瞬間閱讀、按下反應、留言反駁的模式,令不少人忘記了閱讀是跟自己對話,取而代之是本能地(也就少用腦)去讚好、廣傳,以至咒罵、起鬨。

正因如此,閱讀書籍變得越來越重要。今天,讀一本書,已經不只是照鏡,而是照內窺鏡——在極端急速的世代,讀書讓人有時間和空間,仔細看清楚自己的黑暗面,審視平常忽略了的惡念。

黃永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20

「2024 香港閱讀+」大型嘉年華活動

21

「2024 香港閱讀+」大型嘉年華活動

12:00nn-9: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