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王|自知之明猶如心內明鏡,照到?照唔到?決定你是否變得更好
text/云漪軒 · photo/iStock · 2025-03-21
「買買買!」朋友常說她每次跟我逛街,明明沒打算買甚麼,卻總是破產而回,就是因為我不斷鼓勵她購物。哈哈,雖然「睇人洗錢最開心」,但其實買還是不買,她心裡早有答案,我頂多只是推波助瀾和附和她罷了。
又一次與朋友相約逛街,我們很自然地走進服裝店。這一次朋友轉換角色,瘋狂鼓勵我買衫:「不用去試身室試穿照鏡子啦!直接買吧!」我暗笑,她說得還真沒錯。
事緣這家是我的愛店,已經買過太多次了,敢說尺碼甚麼的我比誰都熟,更何況這件衣服其實我心儀已久,一直放在它的網店購物車裡,閒來與我其他單品虛擬搭配一下,所以來到實體店根本不用試身甚至思考,就可以直接拿起衣服去收銀處。我要利申,這不是衝動購物,而是深思熟慮的自知之舉,令付款這個動作看來比較乾脆俐落而已。怎麼說,我至少稱得上是理智地「衝動」購物!
噢,我的思緒飄遠了。聽見朋友説無需「埋鏡拼拼」後,我深感認同,點頭回應:「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
這句話出自錢鍾書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是他讀《伊索寓言》「狗和影子」後的感想。故事裡那隻銜肉的狗,過橋時看見自己在水裡的影子,竟向「對方」攻擊狂吠,最後更為了搶「牠」銜的肉而打架,結果把自己嘴裡的肉都弄丟了。錢鍾書洞察人性,對這個故事有另一種體會:
「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隻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寫在人生邊上》收錄了共十篇散文,每篇都以幽默口吻訴說生活小事裡的大智慧,尤其是〈讀伊索寓言〉這篇,以不同角度解讀寓言內的故事,還特別駁斥了認為《伊索寓言》邪惡,不宜做兒童讀物的言論。錢鍾書是這樣說的:「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甚麽一個世界、甚麽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
同樣的寓言,不同人看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照鏡子一樣,不自知的人也許怎樣照,會覺得天下間所有衣服都適合自己,繼而買買買,這才是真正的衝動購物。有了自知,不只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能減少浪費,愛護地球,讓世界更美好。
Thanks for subscribing.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