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聽佢點讀|你知道「長命斜」的由來嗎?折解街名看歷史和街坊傳說

《香港中區街道故事》
作 者:魯金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長命斜」此名何來?

奧卑利街有一個別名,是早期香港人習慣使用的,這個別名十分特別,稱之為「長命斜」。「斜」字讀「車」字粵音的第三音。廣州話稱上山的路為「斜路」,而「斜」字則不讀本音。

奧卑利街是一條從荷李活道到堅道去的傾斜的街道,但這條斜路並不很長,為甚麼稱之為「長命斜」呢?

在附近有幾條比奧卑利街更加長而傾斜度又更大的,例如附近的卑利街,它是從皇后大道中直到堅道的斜路,而卑利街的斜度實比奧卑利街為更加大。此外,還有一條鴨巴甸街,也是從威靈頓街起斜上堅道的,其傾斜度亦高於奧卑利街,為甚麼卑利街和鴨巴甸街不叫「長命斜」,一條短短的奧卑利街則稱之為「長命斜」?顯然,並不是由於它又長又斜而得名。

原來,「長命斜」是和建成維多利亞監獄之後,與執行死刑的制度有關的。因此,這裡先要談談香港執行死刑的歷史,才易了解它又名「長命斜」的原因,否則,很難說明這條短短的斜路為何名為「長命」。原來「長命」的反義詞就是「短命」,「短命」其實是和執行死刑有關。

香港開埠初期,死刑是在西環郊外執行,並且公開任人觀看的。死刑的刑具是一個吊架,因為香港效法英國制度,是用絞刑,即用繩索將死刑犯的頸套住,將之吊死的。因此,也稱死刑為「問吊」。自從在奧卑利街西邊建成維多利亞監獄、警察總部及裁判司署之後,本地的死刑亦改在該處舉行。

最先在維多利亞監獄這座建築物執行死刑的死囚,並非中國人,而是兩位英國水手。這兩位水手因謀殺一名華人而被判死刑。

這件嚴重罪案,很多談香港掌故的人都已談過,這裡只簡單地敘述一次。事緣 1858 年 12 月 28 日,一艘美國船「馬斯狄夫」號抵港,泊於港內海面等候卸貨及裝貨。船上三名英籍水手,一名鍾士、一名威廉、一名劫本,他們知道船上船主室內有很多金圓,於是商議潛入船主室內偷竊,但在商議的時候,被船上侍應生亞胡聽到。亞胡是華人,一向忠實,於是向船主告密。船主於是將船駛至青洲海面,向海事處報案。海事處派員登船向鍾士等三人查問,因事無佐證,不能只憑亞胡的指證就拘捕他們。此事後來當然是不了了之,而海事處人員亦只好離船。

不料次日,船主發現藏金全部失去,而華人侍應生亞胡又失蹤,船主立即報警。水警登船調查,由於昨日已審問過鍾士、威廉和劫本三人,這次亦先行審問他們,但他們都異口同聲說:「昨日亞胡誣指我們企圖偷竊船主的藏金,我們會不會這樣傻,真的去偷藏金給亞胡做證據的。現在亞胡失蹤,顯然是他的詭計,他一方面先行誣告我們,然後偷去藏金逃走。」

水警搜查他們三人的房間及行李,也沒有發現藏金,只好假定亞胡偷金潛逃,但船主認為亞胡忠實可靠,不會偷金逃走的,他希望警方逐一審問船上其他人物。這樣,海事處只好派員在船上守衛,禁止船上任何人離船,以便進行逐人盤問。這樣的工作十分費時,足足擾攘了一整天。

到了 12 月 30 日潮漲的時候,「馬斯狄夫」號的船邊海面出現了一具浮屍。雖然波濤洶湧,但這具浮屍竟沒有漂出遠處。這終於引起了船上人員注意,經船主認出,這是他的侍應生亞胡,於是著人將屍撈起。

警方以這件事不僅涉及偷竊,而且涉及人命案,當即通知驗屍官驗屍。驗得亞胡頸上有被繩勒死的傷痕,是死後才被拋屍落海的,而並非溺斃。這樣無疑推翻了昨日的假定,即證明亞胡並非偷去藏金逃走因而溺斃的。

這麼一來,鍾士、威廉和劫本三人便有最大的嫌疑,認為他們含恨而將亞胡殺死,於是再到他們的房間去搜查,這一次搜查特別嚴格,結果在他們的房間內搜出全部贓物。

鍾士、威廉、劫本三人被控串謀盜金和謀殺華人亞胡,初審罪名成立,解高院審訊。這個案於 1859 年 2 月 23 日在高等法院開庭審訊,由於傳召證人極多,審至 3 月 2 日,陪審團一致認定三人謀殺罪成立,於是判三人死刑。但威廉上書給當任港督寶靈 (John Bowring, 1854–1859),說自己並無參與盜金及殺死亞胡之事,只擔任把風。這可從搜查房間時,他的行李內無贓物為證。因當時搜金,只在鍾士及劫本二人的行李中搜出故也。

港督寶靈爵士運用權力,赦免威廉的死罪,改為無期徒刑。當時本港監獄規模不大,不能容納無期徒刑的囚犯,是以凡判無期徒刑,等於判終身充軍往南洋婆羅洲。威廉遂被押往充軍。餘下的鍾士和劫本二人,即在香港執行死刑,由於二人表示放棄上訴,是以執行死刑日期僅在判案後的第四日。

文咸街與「南北行」

文咸街的興建,約在 1857 年填海闢地之後才建成的。香港第一次填海,雖無歷史文件參證始於何時,但很多人相信是始自般咸任內。當時般咸既爭取到九九九年管業權,就開始一邊開山一邊填海得地的計劃。他在任內曾開闢了皇后大道,將泥填到海去,水深的地方填成陸地較遲,水淺的地方填成陸地較早。文咸街、永樂街、乍畏街一帶都是水淺的海灘,故此填成陸地較早。到了 1860 年左右,文咸街一帶已經成為陸地,並開始建屋。

故此當該處海灘填成陸地時,與皇后大道中連接的一條街道,就以般咸的名字命名,由於該處實際上未十分完整地成為一條街道,因此文咸街的英文字稱「海灘」(Strand) 而不稱街,直到完成全部填海工程,這名號並未更改。

在 1860 年時,香港已成為一個良好的轉口港了,它成為南洋各地將貨物運到中國內地去的中心站,又成為中國把貨物運往南洋及外國去的中心點。中國南方的貨物,亦因香港經常有商船運貨往北方,故集中到香港來轉口,中國北方的貨物也利用香港轉運往中國南部。於是香港就出現溝通南北貨物的行莊,這些行莊就叫做「南北行」。由於文咸街一帶是新填地,該處接近碼頭,方便起落貨,南北行就設在該處。

到了 1868 年,南北行莊越開越多,形成一個龐大的行業。同業之間,常有業務上的糾紛,客商之間,亦時有貿易上的轇轕,因此同業們就發起建立一間會館,仿照廣州十三行的制度,成立南北行公所。

據史料所載,當時南北行的業務,主要是溝通南北貨物的交流,於是分成幾個集團。廣州幫是廣州人所設的行莊,當時代表性的商號有裕和隆行、公發源行、祐興隆行、廣茂泰行等。代表潮州和福建人開設的商行,稱潮福幫,計有聚德隆行、厚德行、源發行、元成發行、金裕隆行、乾泰隆行、榮豐隆行等。代表山東籍商號的稱山東幫,代表性商號義泰行、利源長行等。他們都大力支持南北行公所建立。

 南北行公所在全行支持下建成,會所就在文咸東街與文咸西街交界的地方。會所建於同治八年,即 1869 年。公所門前的一對門聯寫著:「利藪南州萃,恩波北闕深。」公所門頂上有石刻橫額,上刻「南北行公所」五個大字,並有「同治八年建」的字樣。

南北行公所在 1955 年重建,已是一所現代化的建築物。由於街上建有南北行公所,因此港人稱文咸西街為南北行街,表示這條街道裡面的商號,買賣的是南北方的貨物。經過百多年之後,南北行街現已建成不少大廈。

魯金

原名梁濤,香港著名報人、作家。七十年代起,,以筆名魯金、魯言及夏歷,為報章、雜誌撰稿,同時出版了一系列環繞香港題材的著作,包括地方掌故、民生習俗、街道考源等。由於文字通俗,内容豐富,故廣受讀者歡迎。除寫作外, 亦經常進行地區考察,及出席不同學府及團體的講座,對推動香港歷史文化的普及,貢獻良多。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12

燈照窗前——《窗池不皺》新書對談會

3:00pm-4:00pm

12

《香港商場的黃金時代》新書分享會

4:30pm-5: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