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閱讀Foodie】為何睇書總是餓?因為文字作品從來不乏佳餚好酒的身影

上兩期「食物鏈上的世界地圖」都介紹有關食物與其產地的書,今期這本《食字餐桌》非關食物產地,看後卻令人恍如坐上阿拉丁的飛毯,或者穿過愛麗絲的樹洞,去到不同文學或文字作品之中,體會不同餐桌上及不同舌尖上的色、香、味。

或者對於食物,從來都不止是色、香、味。文學作品的角色在不同情景吃吃飲飲和醉醉:哪怕是平凡日子的早飯一頓,抑或是殉情時喝的毒酒一杯,飲品食物絕不違和地嵌入作品,成就了一幕幕文字經典,反映作家對其城市及鄉土味道的投射。作品出版後,文字中食物氣味無限linger:令讀者難以忘懷、齒頰留香,但其實他們從來沒有把食物放進口中。

到底,文字中的食物,是如何由印刷書頁上,傳遞到讀者的味蕾上?透過《食字餐桌》各篇食物報道文章,或者我們可以參透更多食物書寫的材料。

作者鄒芷茵對香港的文學自然不會陌生,前合編書本《疊印:漫步香港文學地景》就印證了她在香港文學作品中,對各地區的審閱,大概可以歸類為「衣食住行」的「住」或「行」吧。這趟她親筆寫「食」,還將飲食版圖從香港文學拓展出去,涉獵東洋文學及西方經典。香港作為國際美食之都,本書也能夠貫徹香港的環球視角,延伸研究國際文學中美食的視野,兼具有適度的第一身詮釋,《食字餐桌》拿到的食評舐舐脷emoji,應該可以名列前茅。

書中選了不少香港文學中的食物意象,我特別留意的是劉以鬯〈對倒〉中的這個菜式:亞杏從板間房家中廚房端出來的那一碟「豆腐煮魚」。從這菜式名字中延伸的前文後理,鄒芷茵想像那個時代亞杏媽媽做的「豆腐煮魚」,應該是我們現在說的「豆腐炆鯇魚」。她也憶述自己小時候住板間房的經歷,回應書中飯桌上的各碟家常菜式;她更加說明〈對倒〉後來在短篇版本中,「豆腐煮魚」如何被消失了。篇章最後,鄒芷茵選擇了列出自己心中的「豆腐炆鯇魚」食譜,讓我們從這個文字廚神的手筆,看到她手上那餸菜的食材及烹飪步驟,拉近我們對那「豆腐煮魚」與角色的認識。

另一篇談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與他的早餐日常。書中分析早餐內的toast未必是我們現在用toaster烘製的多士,應該是煎過的麵包塊(fried bread)。作者竟然用地道的菠蘿包來回應,在一個隨意的早晨,把菠蘿包「丟在平底鍋裡煎」,再用蛋及粟粉,模擬一個菠蘿包Omelette,相信福爾摩斯也沒法用他獨有的偵探觸覺,去理解煎菠蘿包如何成為早餐的這個悖論。

繪圖: PearlCatCat

說起偵探,書中也描述了《嫌疑犯X的獻身》中的湯川學,如何帶著酒到大學同學暨嫌疑犯X的家中對飲。鄒芷茵心水清地提到,小說版的湯川學是帶了日本貴價酒,電影版卻是一瓶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到底這個差異,是電影導演的刻意安排,還是電影助手或者props master一時的隨意拈來,原著東野圭吾又有沒有為了一瓶不正確的酒道具,改變了角色的設定而出聲抗議呢?鄒芷茵說她在意的,卻是湯川學帶酒聚舊與破案心情之間的,那一份喝酒忐忑心情。從來,食物不止食物,酒不止是酒。

《食字餐桌》就是這樣的一本獨立出版精緻書,只談文學中的食物風月。可能你說這是文學gossip大於學術分析,但當說到飲食,我倒是希望多看絮語,為我的下一餐用饍提供靈感,製造一個文學風菜譜或餐單。

(本文由「Rolling Books滾動的書」策劃)

莊國棟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27

本地流行文化講座活動「經典人物——黃霑」

2:00pm-4:30pm

28

國學講座:「恆、既濟、未濟」三卦淺釋

2:15pm-3:4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