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讀家試唱|議論他人是天性,我們更要鍛鍊好「被批評的勇氣」去面對

「積吓口德」這句話我們由細聽或講到大,但何謂口德?

聖經箴言 12:18道:「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
論語謂:「訥於言而敏於行。」
佛家言:「一切眾生,禍從口出,惡語傷人,有如矛刺心。」

不同的宗教與文化都強調口德的重要,但在現實及網上世界裡,咄咄逼人惡言相向一直存在,尤其是女人講女人,連鄧小巧都覺得特別《Mean》。

她跟某某天天喝醉 通宵派對
她的樣貌不堪入目 整得極俗
很多語句字字珠璣 都針對女人
多麼毒辣不可盡錄
不外乎雌激素突然放大
人生險惡未能鬆懈
無心取笑念頭不壞
Mean ……

當女人是痛苦的,無需作任何行為或說一句話都有機會受到批評:沒有笑容是黑面,長得不夠漂亮就是「豬扒」,瘦一點又嫌太乾太殘。為甚麼我們那麼在意別人的評價,卻又總是喜愛議論他人?

由劍橋大學心理學家 Terri Apter 撰寫的《被批評的勇氣》(Passing Judgment: Praise and Blame in Everyday Life) 指出,我們從嬰兒時期,大腦已有能力辨識樣貌,並作出反應及評判,而樣貌是我們對他人作主觀評判的第一個媒介。

「在察覺事物的前幾毫秒裡,我們的大腦除了會進行自動辨識,還會對它形成正面或負面的評判。在大腦的背景活動裡,有個『評判量尺』會自動運作。這把量尺是遠古祖先留給子孫的重要生存反應機制,能夠幫助我們評估某人是可以趨近、還是必須迴避的對象,是朋友還是敵人,值得信任還是不值得信任。」 

「人擁有一個『馴化的大腦』,對別人的觀點高敏感度。」 

喜愛評頭品足是天性,而我們會介意別人的批評、會上心,亦是天性。那麼在批評的風口下,我們可以怎樣面對?作者點出一個方法:「當我們接受自己是評判的生物、接受我們的評判量尺是身為社會性人類的生活必要元素,那麼對於留意與承認我們的評判的焦慮也會減少。」


明明知當女人很痛苦
明明討厭被稱為毒婦
成為姊妹也許需要積口德
守住秘密 謹記愛護稱讚
減少千個萬個口業
對抗惡毒社會的舌尖

言下之意,就是「把口生喺人哋度」,我們能改變的是自己心態,因為會互相批評是人類的天性,我們難以勉強別人改變。這個方法或許過份理想化,人非草木,我們不能無時無刻保持自若理性,但無可否定調節心態是脫離言論枷鎖的第一步,把生活的重心從別人的目光搬回自己的掌心。

Feb28plus1 (點讀「新星大募集」入圍寫手)

大學畢業後正展開為期兩年的槓桿生活,又名「發掘自身可能性的探險」。現時身兼數職,並正修讀攝影課程。熱愛文字,喜歡撰寫有關時裝、音樂、電影的文章及短篇故事。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20

回憶與城市相遇-陳浪《我多的是時間漂流》新書分享會 (香港場)

5:00pm-6:30pm

20

「2024 香港閱讀+」大型嘉年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