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游欣妮|「死線戰士」的自救書!從科學角度重新認識及解決拖延症

每個人的處事模式和習慣都不同,有人可能面對迫近的死線時步步為營,倍感壓力;有的人卻偏愛挑戰死線,奮力與之正面交鋒,借用緊張的氛圍,逼迫自己爆發創造力,反擊死線的挑釁。對於「拖延症」一詞,不少人大抵不感陌生,相信有些人甚至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讓慣性的拖延行為影響工作進度。然而,拖延症的副作用就只在工作表現上反映嗎?

事實上,拖延症的危害遠比我們想像中更為深廣。《死線患者的自救書:從根本解決拖延的「注意力管理心法」,讓你今天就去做!》的作者提出,拖延症是自律能力低落的警號。除了對工作和學習表現的實質影響,拖延症還會對個人的身心情緒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常常以為靠自律和意志就能克服拖延症,認為自己敗給拖延症是因為決心不足;然而,相較於依賴決心和意志,運用科學的方法——結合正確的生產力策略來建立工作系統,提升內在驅動力,反而更能有效舒緩拖延症所帶來的問題。作者直言,很多人把「內在動機」這個概念過於複雜化,其實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理解它,比如問自己為甚麼要做目前的事情?想不到答案嗎?只要編一個理由出來便可。換句話說,製造理由也可以是推動自己完成工作的重要動力。​

第二部分「提高生產力」中,其中一篇〈二十件讓你變得更有效率的事情〉,提出了二十個行動,每個行動均有一段說明,讓人在閱讀的時候不自覺地自我審視,例如思考「這一點我能否做到呢?」、「二十件事中,我能做到的又有幾多?」。

當然,自我檢視也不代表要以做到多或少來肯定或否定自己,因為每個行業的文化、每份工作的性質都不同,未必每一項都合適。例如第七點「有時候整天只專注於一件事」、第十點「不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和第十七點「不要去開會」,這三點我就幾乎從來沒辦法成功過。因為在一個團隊裡工作,得尊重團體文化,是否去開會也是身不由己啊!但是,我們仍有許多獨立工作的時候,這些時刻我們就可以盡力嘗試實踐那些能提升工作效率的行動,比如第八點「停止閱覽太多資訊」和第十二點「醒來後的第一個小時不要使用智慧型手機」,對我個人而言,就兩項就是很有意思的提醒。

本書第三部分「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中,有一篇〈連貫性是關鍵:每天進步百分之 0.1 〉提到學習哲學與提升生產力的關係。文中指出,若想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要追求連貫性,訂立實際的目標:每天進步百分之 0.1 。因為比起挑燈工作或把握靈光乍現的瞬間,持續每天進步,慢慢積累,能使情緒和生產力都變得更為穩定。

說來無奈,我們彷彿無可避免被無數 Deadline 包圍,在 Deadline 大軍重重圍困之中,不知不覺成為了「Deadline Fighter 」,就算自己不是,也總會遇到過這樣的人。我會將這本書歸類為實用書籍,因為字裡行間處處強調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重要性。而且,書裡提出的許多建議和方法,都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有條有理地以解說取代描述,方便讀者按部就班執行,或者作為自我檢視的清單,如果想探索更多有關「死線患者」的心態,或了解他們面對的身心困境,閱讀此書,說不定可找到答案。

游欣妮

現職中學教師及圖書館主任。喜歡閱讀與寫作,享受校園生活。著有散文集、新詩集、短篇小說集等十餘種。曾獲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中學生最喜愛作家、中文文學雙年獎等。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25

國學講座:漢樂府詩選讀

6:00pm-7:30pm

26

誰在操控真相?推理小說裡的出版與傳媒暗流

2:30pm-3: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