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新書駕到|學霸不是天生!一文掌握高效學習的策略,告別盲目苦讀

你花了好幾年準備 DSE,終於獲得心儀大學錄取。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如何善用大學四年培養實力,讓這段時間不只是苦讀或玩樂,而是成為通往未來的跳板?在時報出版的新書《深度學習力》中,美國暢銷作家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指出,成為傑出學生並不需要天才頭腦或超強記憶力,也不必犧牲健康睡眠,只要掌握一套有效的學習策略,人人都有機會脫穎而出!他在書中總結了 75 個美國名校頂尖學生的實用法則,其中第七條法則「建立讀書系統」特別強調,聰明的學生不靠臨時抱佛腳,而是透過有系統的安排,提升效率與理解力。這些方法不僅適合大學新鮮人,也適合任何希望提升學習力的人,透過這本書,你可以重新認識學習的本質。  

聰明人是怎麼讀書的呢?這些人有各式各樣的讀書竅門。有個數學系學生為每一種複習策略打分數,用表格確保自己在考前累積到目標分數。有個法文系學生為學習新單詞,創造了複雜的問答遊戲。還有個政治系學生在牆上貼了巨大的知識地圖,用鮮豔的毛線連接各個概念。  

聰明人會自行創建複雜的讀書系統,這些複習方式的細節並不重要,只要是具體、有條理且有創意的方法即可。請向這些人學習,制定系統化的讀書計畫,想清楚你要複習甚麼、用哪種形式複習、複習幾次,還沒想清楚就先不要開始念書。  

當你創建具體的讀書系統時,一項恐怖的工程就被你分割成可完成的數塊,你也因此能把用來擔心的精力轉而用來學習。無系統地讀書,你只能漫無目的地在課程內容中遊蕩,沮喪地盯著一大疊書本,內心已萌生放棄的念頭。有了讀書系統之後,你的任務會變得更可以接受。  

在你翻開第一本書之前,先花十分鐘寫下自己的讀書計畫。你可以參考第 26 條和第 70 條法則(「提前兩週開始念書」和「用提問記憶法念書」),找出有效率的複習方式,然後列出一份清單,在每一項任務旁邊畫一個大框框,只要完成任務就打勾。一旦你制定一份讓自己信心滿滿的讀書計畫,就能拋開所有的不安,不再煩惱自己無力面對考試。現在,你只要找時間完成計畫表中列舉的每一項任務。  

此外,你的讀書系統愈奇怪、愈有創意,效果愈好。這會減少枯燥感,讓你在讀書時增添新鮮感與樂趣,使你的記憶更鮮明。這也是那位數學系同學用分數系統、法文系同學設計問答遊戲、政治系同學將毛線貼在牆上的原因,他們的讀書系統不僅全面,更是趣味十足。他們用聰明的方法學習,所以成績斐然。  

在讀書這方面,制定計畫和執行過程同樣重要。少了讀書系統,你可能會耗費多餘的時間、精神,還賠上你的成績。 

RULE 22

以五十分鐘為單位念書

大學生約定俗成的知識告訴我們,讀書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一、把所有的課本、筆記與複習講義堆在面前;二、讀到你累倒;三、數小時後醒來,不知道自己在哪裡;四、抹布浸過溫水後擰乾,擦掉課本上的口水;五、服用大量咖啡因;六、重複上述動作。不要這麼做(除了用溫熱微溼的抹布擦口水,那確實是把口水擦掉的最佳祕招)。 

讀書時,無論是閱讀、寫筆記、做實驗或背單字,試著以五十分鐘為單位做事,每讀五十分鐘就休息十分鐘。這是任何人成功的關鍵。 

為甚麼是五十分鐘呢?一來,有許多科學證據。研究大腦認知的科學家畫出記憶能力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證明約五十分鐘的讀書時間,再插入較短的休息時間,是學習與記憶的最佳方法。除此之外,將工作分割成有明確界線、有明確結束時間的數塊,也能夠幫助你建立讀書系統。

假如你得在五個小時完成閱讀作業,你可能看到桌上那疊書就感覺沒救了。當你知道後面還有那麼多章節等著你看,怎麼可能專心閱讀第一章?但如果你一次只要認真五十分鐘,不可能的任務會突然變得有可能完成。五段讀書時間似乎沒甚麼了不起的,你可以晚餐前讀三個區間,飯後再讀兩個區間,或用你喜歡的方式安排時間。突然之間,你的作業變得沒那麼可怕,你也能用人類大腦最有效率的方式學習新知。

總而言之,就如我們在第7條法則所說的,你應該建立讀書系統,別糊里糊塗地開始讀一堆書、看一堆文章或寫一堆筆記。把五十分鐘讀書法加入你既有的讀書策略,可以事半功倍。

《深度學習力》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29

破解失眠密碼:什麼是慈禧式失眠?林黛玉式失眠?

3:00pm-4:00pm

31

國學講座:從歷史到小說:歷史人物的小說化

6:00pm-7: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