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閱讀日常|錯亂世界裡掙扎,草間彌生用藝術建立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土

著名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 Alfred Adler 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所受的傷害如影相隨,長大後亦難以徹底磨滅。前路仍在,荊棘披身,該如何自處?

日本傳奇藝術大師草間彌生小時候經歷戰爭、精神病以及父母虐待,波點是她無法撇掉的同伴,南瓜成為她唯一救贖。「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在今年五月於 M+ 落幕,大家把握時機入場欣賞作品前,不妨先了解她的故事。

王菀之的《波點女皇》兩句歌詞總結了草間彌生的一生:「天才註定變態命運⋯⋯發狂創造對抗瘋狂」。她來自富裕的家庭,偏偏時不與我,在她出生那年,日本經濟崩潰,家道中落。父親終日偷歡,母親因壓力而性格突變,經常責備她的存在是負累,不但每天打她,更逼她看父親與女人交歡。她及後患上神經性視聽障礙,看到所有事物均蒙上一層波點。

及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她在十三歲那年被召到縫製降落傘,戰爭令情緒深陷泥沼,每天渴望離開世界。自小喜歡繪畫的她被家人禁止學習藝術,母親不但摧毀畫具紙張,更經常把她關起。黑暗童年為她的心理畫下無可挽救的傷害,她長大後變得討厭性,病情亦不斷惡化,被送至精神病院。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分別是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以及生命的力量。巨型裝置藝術品《神經的死亡》是她其中一件著名作品。作品在 1976 年完成,那年她四十七歲。在 1957 年,草間彌生為了尋覓更大的創作自由,她帶著些微金錢走到美國。可是在男性主導的社會,投放大量時間創作的作品意念被其他藝術家盜取而未有人為她發聲。她不名一錢,只能在垃圾桶中翻找食物來煮湯。

面對金錢缺失與社會不公,草間彌生返回日本。《神經》正正反映她的精神在回國後遊走於崩潰邊界,一百米長的白色織物佈滿了象徵疾病的黑點。

部分織物懸掛在半空,部分則攤放在地,形態猶如掙扎至力困筋乏的蛇。草間彌生曾形容絕望的自己:

「我失去了時間、速度以及距離感,我被鎖在一個無聲的房間裡頭,得靠繪畫拯救自己。」

六十歲前,除了作品,她空無一物。2017 年,她於全球在世女藝術家拍賣榜中,以一億美金的總價列於榜首。九旬的草間彌生仍然活躍於文化界,近年與國際名牌合作推出,展覽亦在世界各地舉辦。

草間彌生現時長居於心理治療所,堅持每天創作。無盡金錢無法拯救她長期腐爛的內心,只有繪畫才能給予溫暖。她曾言:「如果把人生比喻成爬山,我覺得這段旅程永遠沒有終點。」面對變態瘋狂的命運,草間彌生抱著如薛西弗斯的態度,在紛沓的世界建立一片只有她才能踏足的淨土,用藝術填補童年缺失。

Feb28plus1 (「點讀新星1」入圍寫手)

大學畢業後正展開為期兩年的槓桿生活,又名「發掘自身可能性的探險」。現時身兼數職,並正修讀攝影課程。熱愛文字,喜歡撰寫有關時裝、音樂、電影的文章及短篇故事。

Success!

Thanks for subscribing.

Logo

訂閱電子資訊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如有需要,您亦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或修改您的個人資料。若有疑問,請電郵至 read@shkpreadingclub.com。

14

殯葬禮儀師之晝夜行事錄──《最後的故事》作者分享會

2:00pm-3:00pm

14

《點樣劃條鐵》新書分享會

2:00pm-4:00pm